2025年8月7日13时51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
第十三个节气,立秋
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,凉爽的秋天正式登场
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治中医师邓尧湘介绍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言:“立秋,七月节。秋,揫也;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此时暑热渐退,凉风初起,自然界万物开始由生长转向收敛、收藏。立秋标志着秋天来临,气候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,燥气渐盛。节气更迭扰动人体阴阳平衡,此时养生重在养阴润肺、防燥护胃,方能顺天应时,调和身心。
一、调饮食
立秋饮食养生,需把握“润、补、清、忌”原则。宜选梨、苹果等新鲜果蔬,搭配银耳、百合等滋阴食材,辅以山药、莲子等健脾益胃食材,清淡饮食,润燥生津。遵循少量多餐,细嚼慢咽,减轻脾胃负担。适时补水,少量多次饮用,运动后可补充淡盐水。依据中医“少辛增酸”理论,适当食用山楂、柠檬等酸味食物,固表止汗、增进食欲。同时,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防损伤肺脏;忌生冷寒凉食物,避免伤及脾胃阳气,确保秋季健康。
雪梨银耳汤
【材料】雪梨1个(约200g),银耳半朵,冰糖适量。
【制法】①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,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。②将银耳和雪梨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,加入冰糖调味即可。
【功效】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、美容养颜。
二、起居和作息
秋季天气逐渐转凉,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出调整。秋季建议就寝时间:22:00-23:00,起床时间:6:00-7:00,适宜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。
轻薄透气需保暖
立秋时节早晚温差大,适宜穿轻薄透气的衣服,早晚加一件薄外套或披肩,做好保暖防寒。
适当运动戒贪凉
秋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,运动不宜剧烈,避免大汗,推荐慢跑和太极拳。
三、畅情志
(1)防治“情绪低落”
气温下降、日照时间缩短易影响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,导致情绪低落。防治需以自我调节为主,遵循《素问》“使志安宁”的养收之道,保持心平气和。可通过听舒缓音乐、培养兴趣爱好实现,多思乐事、保持乐观,能有效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情绪。
(2)快乐养心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“心气虚则悲”,秋季干燥更易诱发负面情绪。养心需保持神清气和,培养乐观外向性格,如万物向阳生长。工作中挖掘兴趣点,生活里发展爱好,通过愉悦情绪促进气机通泄,不仅有益心脏健康,还能提升身体抵抗力。
四、推拿养生
秋季主脏为肺,随着气温降低,人易出现咳嗽、咽干等症状。故应保持心态平和,切忌大怒。对以下穴位进行推拿,有润肺止咳、养阴安神的效果。
鱼际
取穴:位于手掌大鱼际肌肉最丰厚处,大约在第1掌骨中点桡侧。
日常推拿: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此穴,每次3分钟左右。每日2次,力度适中。
功效:鱼际穴是肺经的穴位之一,有清肺热、利咽喉的作用,可缓解咳嗽、咽痛等症。
太渊
取穴:位于腕前区,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凹陷中。
日常推拿: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此穴,每次3分钟左右。每日2次,力度适中。
功效: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,具有补气养肺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可缓解咳嗽、气短等症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来源 |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
作者 | 邓尧湘
编辑|祁玉婷
审校|李志锋、李应华
配资指数官网
长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